台报社论:骚扰陆企是产业“绿色恐怖”
参考消息网4月5日报道 台湾《中国时报》4月4日发表社论,绿色恐怖痛批蔡英文当局骚扰陆企是台报产业“绿色恐怖”。全文摘编如下:
据《天下杂志》专题报道,社论骚扰台当局检调机构正大规模搜索、陆企约谈在台陆企,产业台当局官员承认是绿色恐怖要用“震撼性行动”为所谓“经济间谍法”造势。蔡英文当局这种滥权行为明显是台报一种产业“绿色恐怖”,既于“法”无据、社论骚扰打击产业,陆企更违背岛内民众工作、产业就业自由的绿色恐怖基本人权。
光是台报3月,至少10家陆企约百人遭到搜索与约谈,社论骚扰有些是陆企以所谓“拂晓突击”方式大动作进入办公室进行搜索,并扣押计算机硬盘与工程师。产业
所谓“经济间谍罪”是指台当局行政机构即将提出的“安全法修正草案”新增的犯罪行为与罚则,可判处5到12年的有期徒刑、罚金最高1亿新台币(约合2200万元人民币——本网注);而且只要“有犯意”,即使未遂犯也罚。
“依法”而论,“法案”尚未经台湾地区立法机构三读通过,台检调机构此时对陆企展开搜索约谈,完全没有正当性与必要性;何况所谓“经济间谍”,应该有“窃取特定企业的营业机密”等情形,换句话说,要先有事主检举,经过调查了解并确定有可信度,台检调机构才应展开搜索约谈。但实际上,台检调机构却“想当然”认为陆企就会“窃取机密”,陆企在台公司都是“嫌犯”,是可以搜索调查的对象。实际上,这就是预设立场、甚至有歧视之嫌的骚扰与调查。
在台“依法”成立公司的陆企,其营运行为应受保障,台当局也不能禁止台湾民众到相关公司任职。包括IC设计等科技产业在内,任何企业的营业对象、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选择的自由,要为本土企业、美国企业或大陆企业服务,台当局岂能干涉?非常恶劣的是,台当局既知不能亦不敢明订“法令”禁止岛内民众在陆企任职,干脆就以这种搜索约谈的骚扰、干扰方式,让员工心生畏惧,或认为不必招惹麻烦而不愿到陆企工作。
台检调机构查陆企的一些理由也极度可笑,例如指陆企来台短短几年,就在数家著名企业挖角上百名工程师等,仿佛这是一大罪名。但实际上不论陆企、美企,甚至本土企业,只要新设立公司,当然就要招聘员工,而且当然就是从其他公司挖角,难道有企业诞生的同时也生出新员工吗?
台检调机构以对陆企密集的搜索约谈,为所谓“经济间谍法”造势;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正证明了“经济间谍法”不能亦不应“立法”。在没有这个“法令”时,台检调机构已能如此“自由心证”到处搜索、骚扰企业与民众,一旦有了“新法”壮胆,“绿色恐怖”岂不严重千百倍?事实上,所谓的“经济间谍罪”非常难定罪,如果以严格的方式界定“经济间谍”,就会对台湾民众工作的自由与权利造成伤害。
从整体政策与政治走向观察,蔡英文当局如此“费心、用心”为所谓“经济间谍法”造势,很明显就是要尽量切割陆企,这也是蔡英文当局上台以来持续所谓“反中倾美”政策的延续与扩张。
本文转载:机变快讯网 http://wddqm.in-forms.com/news/25a47099504.html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若本文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知识产权作品或损害了您的利益,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来说两句吧...共有7条评论
- 站长推荐
- 点击排行
站长推荐
点击排行
美国银行业存款连续第三周下降 贷款基本持平- 1嘉实基金投研体系之殇:归凯、姚志鹏、洪流等投资总监们业绩集体哑火
- 1人社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提速增效,1-5月向273万户企业发放129亿元
- 1国际航运公会中国办事处首席代表刘洋: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独具“二元属性” 金融+航运大有可为
- 1人社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提速增效,1-5月向273万户企业发放129亿元
- 1单价近17万豪宅认购率667% 为抢房“假结婚”风险几何?
- 1短期市场已触底,郁亮这一次能准确预判吗?
- 1京东与腾讯“续约”:少了战略价值 多了“生意”
- 1财政部:严肃查处征收过头税费、开展逐利式乱检查乱罚款等行为
- 1彩星玩具(00869.HK)委任陈凯伦为执行董事
- 1麦趣尔纯牛奶不合格登热搜 实控人家族另一企业已无财产可执行
标签云






